餐饮连锁企业西贝预制菜风波近日引起广泛关注。网红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,质疑西贝莜面村一边“几乎全用预制菜”东程配资,一边“定价对标现制菜的价格”。而后西贝创始人回应该店“无一道预制菜”,并将后厨菜品制作流程在全网公开直播。双方你来我往,唇枪舌剑。
争执双方,公说公有理、婆说婆有理,一时难以评判对错。但对于他们争执的焦点“预制菜”,却事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,很有必要掰扯清楚,以免被汹涌的舆论所裹挟。
预制菜,即预制调理食品,是把食材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制成,加热或熟制后就能食用的预包装菜肴。其有两个重要特点,一个是要经过预加工,一个是加热熟制后就能食用。不少人对预制菜很排斥,主要原因是对食材新鲜度、食品质量安全、加工企业卫生环境以及配料标准有疑虑。去年央视“3·15”晚会曝光的用槽头肉制作扣肉,就是很典型的预制菜“翻车”事件,很多人在看了令人作呕的画面后,变得谈预制菜而色变。实际上,预制菜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,也是饮食观念上的一次革命,只要上下游都把好关,其对丰富我们的餐桌起到积极作用。早在去年3月,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就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首次明确了预制菜的生产要求,并要求各地要加强监管。
合格的预制菜并不可怕,而且越来越成为快节奏生活的必需品。质量有保证、规范生产的预制菜,我们完全可以放心食用。但话说回来,对于饭店等商家来说,如果使用了预制菜,应提前告知消费者,以保障其知情权和选择权。中华饮食崇尚食材新鲜,大家到饭店去用餐往往是冲着“锅气”去的,饭店如果用预制菜去糊弄消费者,就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宗旨,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。(胡波)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